区块链的发展历程分析(区块链的演进历史与未来详解)
- 民生热点
- 2022-11-11 20:39:25
- 147
距1976年Hellman&Merkle发现公钥算法至今,刚好四十多年。在这四十多年间,David Chaum 于1989年发明了Ecash数据现金,Nick Szabo于1994年提出了智能合约,中本聪于2008年发布了Bitcoin协议,而后Ben Lynn发明了BLS签名算法、Silvio Micali发明了Algorand共识算法,这些都是密码学家们在公钥算法的基础上不断探索而做出的密码学在数据现金、数据资产上的应用与创新。而于2009年兴起的Bitcoin和莱特币,则标志着互联网技术孕育出了一个新的生命体——区块链。此时的区块链有点像生物世界的海绵[1],只是由松散的节点通过共识算法POW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这个机体最大的特点就是很难受到致命攻击,所以比较稳定安全,再加上其他几个特性,能很好地支持数据现金的发行和流通,但因其尚未支持图灵完备性的逻辑运算,所以它们只能作为单一的数据现金的载体,而无法承载形态更丰富、逻辑更复杂的数据资产。区块链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出现了具有图灵完备的智能合约平台——以太坊,它标志着区块链演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想象成我们的生物体从海绵动物进化到了环节动物[2]。此时的区块链网络开始具有了一定逻辑处理能力,有能力承载各类形态相对丰富但低频的数据资产。然而,这个阶段区块链网络仍旧采用和Bitcoin共识基础并无本质区别的PoW,分片、主侧链以及多层网络等技术推进缓慢,都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因此,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区块链网络已经具备一定逻辑处理能力,但尚未具备高级大脑的处理能力,总的来说,还处在相对低级的逻辑控制能力。接着,区块链技术又发展出了相对中心化的EOS。EOS在性能和智能合约完备性上有些实质性的发展,但其核心共识算法是DPoS,极易导致网络被垄断以及被操控。从EOS网络的启动之初,其采用的Bancor模型管理RAM就存在少数人操控性。最关键的一点是,EOS和以太坊在组织架构上并没有本质区别,就像生物世界的环节动物和软体动物[3],所以,以太坊和EOS本质上还是属于区块链技术2.0阶段。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接下来区块链技术能否爆发出真正的实用价值,就看3.0的演进。如果区块链不转变思想,依旧局限在性能和扩张性上,区块链世界最终也只能演进到2.0,如同生物进化从环节和软体这些分支最终止步在节肢动物这一层。和生物世界的进化一个道理,区块链技术想要演进到一个更高级的3.0阶段,必须从核心思想开始转变。区块链世界不可能完全独立于中心化的世界,需要将去中心化的肌肉组织和中心化的大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举个例子,区块链网络可能演进为AI的肌肉和躯干,而中心化处理和存储中心则可能演进为AI的大脑。不过,AI本身还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我们可以先来看看区块链游戏,区块链游戏不应该像今天大家想的那样,完全生长在区块链网络里,或者说大家想要的其实并不是一个缺乏可玩性的去中心化游戏,而是一个真正公平公正好玩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虚拟数据资产更真实,最好能与现实世界建立关联,能获得确权并得到永久的保护,如头号玩家中的绿洲,它应该是一个中心化的游戏平台,但游戏中的虚拟数据资产都应该在区块链上,还有一些公平的随机算法也应该在链上。为了实现真正的区块链3.0,相当于生物界此时要努力进化出高级生物的肌肉组织,所以其核心在于要足够高效安全稳定,并且保证世界状态的确定性、不分叉,对此,区块链技术需要引入更加创新的共识算法;与此同时,还要保证丰富多样的虚拟数据资产能在中心化处理和去中心化承载之间进行安全顺畅地流转,因此,还需要开发出更加创新的智能合约平台。[1] 海绵动物:海绵动物是对一类多孔滤食性生物体的统称,起源于5.7-5亿年前的寒武纪,其中390属已被确认源自白垩纪(1.35-0.65亿年前)。又称“多孔动物”是一门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2] 环节动物:(学名:Annelida)在动物进化上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约有9,000种。[3] 软体动物:(拉丁学名:Granulifusus kiranus)是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门动物,是除节肢动物外最大的类群,约10万种。
本文由admin于2022-11-11发表在见真知,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s://www.528ic.cn/post/1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