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教科书里看出来的《北京折叠》
- 民生热点
- 2022-10-08 10:26:05
- 124
(题目:郝:教科书中的京派折叠)
苏叔叔
郝入围科幻小说雨果,让很多人大吃一惊。
郝是谁?你写了什么?我们应该如何超越刘和他的代表做三体?为什么《三体2》没拍成,一个短篇《北京折叠》却拍成了?所有这些都迅速把郝推到了人们深思的风口浪尖。然而,他似乎在所有媒体上消失了。
去年,刘凭借首部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前世今生》长篇故事,开创了亚洲人获此殊荣的先河。全社会将率先讨论《民族之光》科幻产品。很多吃瓜群众也想为了上两届雨果提前锁定《三体》第二部和第三部。今年4月,雨果公布初赛结果,却没有第二部《黑暗森林》。幸运的是,祖国还有另外一个名字。
如果说《三体》入围星云最终投名单,获得雨果,显然是敬业人士和普通读者对她的认可,那么《北京折叠》的提名,显然是祖国的科幻产品不断受到科幻读者的体贴。
《三体2》为什么没入围?有很多解读。《北京折叠》为何入围,似乎有迹可循。
北京折叠创造了一个极端的环境:多年以后,北京人满为患,不够用。无奈之下,规划者将城市空间分为三层,下层工人、中层吊车和当权者占据不同的空间,根据不同的内容分配每个48小时的周期。到时候北京就折了,下一个人就翻在地,享受有限的“露天拉”生涯。这样一个典型的反乌托邦设定,既有真实感,又有科幻感,其对比简单,容易被东方读者吸收和浏览。我个人觉得是一个帮忙的理由——帮忙做产品。
同样的题材习以为常,很多好莱坞科幻电影如《对抗世界》《极乐空间》《雪国列车》都遵循这个套路。但是北京折叠的特点是什么呢?第一瞬间,她创造了一个读者熟悉又陌生的世界。在远东,她用简洁的技术和设定建立了这样的阶级隔离。其次,本该激烈碰撞的两面派阶层,在这里和平共处。龚大师从底层跨越到高层,虽然满腔怒火,但他始终保持着对提升孩子事业的坚定信心。小说更进一步,揭示了底层农民的对手是社会进步带来的种族冲刷和淘汰——生产力的进步使得剩下的人力被抛弃,剩下的底层工人早就可以由机器人来完成,但这种合作——工作和人群因为社会稳定的需要而被保留下来。小说中模糊的职业生涯。人物的无奈和无解与作家的零度情感复制相得益彰。这种有或无提取但也有或无希望的近况,让以往同类产品中的阶级反抗显得有趣而过分,但这种平凡而空洞的空白,也让读者想想就无比恐惧。
出生于1984年的天津人郝,有着一段奇特的人生轨迹。早在2002年,他就获得了第四届新理念写作大赛一等,随后走上了各种不同的路线:先后去了清华大学物理系、天体物理中心和清华治理学院,2013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在他正在为祖国的进步而学习。